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旁听《鱼游到了纸上》试讲谈起
作者:罗道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70  更新时间:2018-7-3 10:12:44  文章录入:罗道清  责任编辑:罗道清

近日,笔者旁听了新聘教师岗位适应性试讲。21位应聘者试讲同一课题《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记叙文,共840个字符,记叙作者去杭州玉泉观鱼,认识一位聋哑青年。他画的鱼栩栩如生,仿佛水里的鱼游到纸上。此文虽短,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试讲者有的将才艺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则留下遗憾。究其原因,在于应聘者是否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从师基本功。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旁听者,在此试谈如何实现本文的三大教育教学目标。

 一、明确三大教育教学目标,这是讲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一)授业目标。授业即讲授学科知识。本课主要学科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字生词的讲授。新学习4个生字,教会书写11个“难”字。二是课文重要词句的解读与分析。三是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运用。  

(二)解惑目标。本篇目解惑基本过程:鱼游到纸上是什么意思?→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让鱼“游”到心里?→如何让心里的“鱼”游到纸上?  

    (三)传道目标。本篇目的传道目标是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和刻苦专注的优秀品质。  

       二、精心设计,科学施教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本课的教案设计应以“解惑”为主线,以扫除障碍(生字生词和重点句子内涵)为突破口,以引导学生学习聋哑青年优秀品质(忘我的投入、坚持不懈和刻苦专注)为终端。解惑的过程亦为传道和授业之过程。  

   一是切题示疑。课堂一始,教师应把本文课题所暗含的疑问点出:鱼本生活在水里,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之后引导学生讨论,并完成第一次释疑:鱼游到了纸上,指纸上所画之鱼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跟水里的鱼姿态没有丝毫差别。  

二是顺水推舟提疑和释惑。聋哑青年为何能把鱼画得如此传神呢?为解此惑,须扫除障碍,即授业。主要是4个生字的认知,11个字的规范书写、特别是课文重点词句的分析(详见图表)。需要重点分析句子主要有:“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通过分析这些重点语段,归结出聋哑青年具有“忘我的投入、坚持不懈和刻苦专注”三项优秀品质。接着再深入引学,指出因为聋哑青年具这三项优秀品质,他才能长时间、反复的观察水里的金鱼,自然点明“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涵义是指“鱼的总体姿态印在心里、鱼的身体部位细微特征了然于心、鱼游动的特点凝结于神”。在学生理解“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涵义之后,可用“胸有成竹”一词形容聋哑青年对金鱼特征的把握程度,并要指出,“胸有成竹”只是画好鱼的前提和基础,聋哑青年还掌握把鱼画得栩栩如生的技巧,即“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到此,授业解惑的教育教学目标完成。  

三、引导学生以聋哑青年为榜样,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这是本课的传道目标,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断的实现。教学中,老师可以在适当节点,列举同学们在学习和和活中一些不良的习贯,如上课开小差、作业马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不能持之以恒等,并引导学生向聋哑青年学习,学习他良好学习态度、坚持不懈和刻苦专注的学习品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