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365bet备用官网 >> 学生园地 >> 课堂内外 >> 教育看台 >> 正文
[图文]获奖不再保送奥赛何去何从? 让奥数回归兴趣         【字体:
获奖不再保送奥赛何去何从? 让奥数回归兴趣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点击数:629    更新时间:2010-12-28

   

 

网易教育讯 据大河报报道,近日,教育部联合五部委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其中规定,省级和全国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以及部分科技类竞赛获奖的学生不再保送。奥赛新政出台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强烈关注。经过一段适应、调整,学校、学生有何反应?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多项竞赛项目  

取消保送加分资格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由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制订的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方案。从明年入读高一的高中生开始,获得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奖项的学生,将取消大学招生的保送资格。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的学生,均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这些学生参加高考时能否获得不超过20分的加分,则还由生源所在地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而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  

家长、学生欢迎新政  

新政一公布,立即成为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1987年起,我国的奥赛获奖者可享受保送大学资格,从而在中小学的学生、家长、老师中兴起了一阵狂热的奥赛热,且多年高烧不退。各界对于奥赛获奖者应取消保送资格的呼声也喊了多年,成都在全国率先叫停奥数。家长王先生说。  

奥赛本来是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科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好经,不过这些年却明显被念歪了。从一定意义上讲,奥赛已经成为高考取巧、走捷径的工具,一些家长甚至把这当成了赌博,赌注就是孩子的前途,赌赢了就加分上好大学甚至保送上大学,赌输了就把孩子前途耽误了。这能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快乐吗?家长程女士认为。  

奥赛加分甚至保送,本身就体现一种不公平。事实证明这样做弊大于利。郑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二学生小周毫不留情地评价。  

淡定应对奥赛出新政  

金牌摇篮之称的郑州一中,面对奥赛新政,将如何应对?就目前的竞赛环境而言,非改不可了;不改,奥赛就会走向功利的死胡同。郑州一中当家人朱丹校长说。  

众所周知,近年,竞赛慢慢变味了。学科竞赛本就是属于小众运动,却有被大众化的趋势。保送制度使很多学生学习奥赛的功利性被强化,动机和行为被扭曲,这都违背竞赛的宗旨。新政的出台,无疑会净化竞赛环境,让竞赛回归本位。  

问及新政对一中的影响,朱校长淡定地说:从长远看,利于培养、弘扬真正的奥赛精神。  

朱丹校长说,竞赛的奖励机制变了,弱化了功利诱惑,摒弃了为保送而竞赛的孤注一掷心理,竞赛的舞台将会还给那些真正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  

记者在省会其他高中采访中了解到,竞赛诱惑力降低,参赛者会少,利于减轻竞赛压力。  

郑州一中副校长叶玉昆表示:一中将一如既往把奥赛作为培养学生学科精神、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学科特长的课程之一。  

取消保送 让奥赛回归兴趣  

2001年数学省一等奖获得者、现数学主教练之一张甲老师现在回忆起自己的奥赛竞赛生涯,仍然觉得十分快乐。我们当时那个竞赛沙龙,每次上课的地点不固定。教练和学生一起做题,一起讨论,学累了,就一起出去打球,教练老被我盖帽!这种竞赛形式机动性

[NextPage]

的特点,有利于汇聚真正对奥赛有兴趣、有潜质的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跟教练学习一段之后,若感觉不适应,可以再跳回到大部队中参加高考。而能坚持留下来的学生,往往是真正适合竞赛的学生,教练将重点培养。即便最后不能进入冬令营或国家队,只要获得省级奖项仍然可以获得加分或自主招生资格。  

谈起新形势下的奥赛,郑州一中物理主教练董中奎老师充满憧憬:兴趣先导,最利于发现几个有天赋的苗子!记者 辛渐 通讯员 张波  

在省实验中学,记者随即对50多名学生家长调查,他们都表示了对新政的欢迎,有些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甚至称,希望教育部这次出台的新政也能对小升初、中考的一些加分政策有所影响,早日取消不合理的加分政策。



文章录入:莫如发  责任编辑:周美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广告298X245
    >> 专题栏目